 |
|
寿喜文化 |
 |
|
 |
 |
|
公司名称:久久寿礼网(成都寿碗定制厂家) |
|
地址:成都武侯大道双楠段44号3-9-26 |
|
电话:189-8098-6955 |
|
传真:028-85058103 |
|
联系人:周先生 |
|
手机:189-8098-6955 |
|
邮箱:316757818@qq.com |
|
|
|
四川成都和重庆地区寿碗习俗流行浅析 |
发布者:四川成都寿碗习俗 发布时间:2015-04-26 21:29:15 阅读:次 |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历朝历代的专制独裁以及残暴的私欲几乎毁灭了我们这个民族,造成的毁灭性灾难几度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断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末的“三国鏖战”、两晋的“五胡乱华”、唐末的“十国纷争”、宋末元初的“屠城式大屠杀”、明末清初的“剃发令”、清朝康雍乾的“文字狱”、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远去不久的文化大革命(1956-1976)......太多的文明被毁灭、太多的典籍被烧毁、太多的科技被消亡......
始于唐朝,盛于明代,在进入满清统治时期后,民间常见的民俗文化现象——寿碗逐渐消失,只在满清宫廷、帝王的寿辰中还残存着寿碗的存在,民间几乎难觅其踪影。但这种民俗——寿碗文化现象却在一个几乎全是外来移民的地区得到了顽强的生存,到清末、民国、现代社会,竟发展出寿碗文化的有一个巅峰。这是中华文明发展中又一个奇怪的规律,每一次毁灭到再次兴起都是靠那些残存在这个世界角落的文明基因完成再次复兴,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历史发展的足迹中找到依据。
明末清初,四川由于战乱使千里无人烟,清政府颁诏移民,从康熙、雍正到乾隆年间,移民逐渐进入高潮。根据我家族家谱记载,当时清政府的移民政策中,前期移民是号召以自主移民为主,并把湖广地区为主的小官员调任巴蜀,升职任用,前期(从康熙12年开始)移民因为地广人稀,以插占为界的方式获得大量属于私人的土地,后来(康熙30年后,尤其是乾隆年间)的移民更多采取的是强制性措施移民,大多数移民轮为佃客,不得不租先来者的土地耕种为生。古人有家族成员抱团的习惯,前期随调任巴蜀升职任用的小官员入川的同姓族人占据了应诏自主移民的大多数,他们按政策获得大量多数成为地主、自耕农,后期采用零散聚拢于集散地今湖北麻城孝感等地强制性移民则大多数轮为佃客。
所以,从现在保存的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往往是外迁的移民、海外的华人华侨反而完整的保留了华夏文化的精髓——民俗礼仪等,甚至珍贵典籍。如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保留,以及以东南亚华人华侨聚居地对华夏传统文化的保留,甚至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国民及华裔承继的华夏传统文化,无疑比中国大陆更能够表现华夏传统文化的实质。就拿姓氏文化的珍贵典籍来说,中国大陆早在文革期间就遭到了几乎灭绝的烧毁,其结果是美国犹他州图书馆收藏有我华夏各姓氏家谱三十余万册。
因此,四川成都和重庆的给老人祝寿办寿宴送寿碗这一独特的寿碗文化民俗现象的普及,是与川渝地区先民由移民构成分不开的,移民们强烈保留来自移民先祖的民俗,是那种割不断的血脉、割不断的祖先崇拜意识所致。 |
|
|
|